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pp电子最新玩法规则是什么 > 新闻动态 > 结合《伤寒论》条文,谈表证便秘时的临床处理思路
结合《伤寒论》条文,谈表证便秘时的临床处理思路
2025-10-08 23:21    点击次数:88

“伤寒,不大便六七日,头痛有热者,与承气汤。其小便清者,知不在里,仍在表也,当须发汗。若头痛者,必衄。宜桂枝汤。”

图片

便秘

这条条文是《伤寒论》中很重要的一条,体现了张仲景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,尤其是表里先后的鉴别诊断方法。它用一个具体的临床案例,教我们如何通过一个关键指标来区分病邪在表还是在里,从而避免误治。

图片

伤寒论

我们将条文分为前后两个部分来理解:

第一部分:提出疑似里实证,指出常规治法

“伤寒,不大便六七日,头痛有热者,与承气汤。”

症状分析:

不大便六七日:提示可能有肠道实热结滞,是阳明腑实证的典型表现之一。

头痛有热:发热和头痛,既见于表证(如太阳病),也见于里实证(如阳明病)。阳明里热上蒸,同样会导致剧烈头痛(常以前额为主)和壮热(蒸蒸发热)。

常规判断:如果仅仅看到“不大便六七日”加上“头痛有热”,很容易会想到这是阳明腑实证,热结在里。那么,按照常规治法,就应该用承气汤类的方剂来泻下热结。

图片

小便黄

第二部分:提出关键鉴别点,纠正误判

“其小便清者,知不在里,仍在表也,当须发汗。”

关键鉴别指标——小便清:这是本条文的画龙点睛之笔。

小便清,意味着小便颜色清亮、不黄不赤。

分析:如果真是阳明里热证,热邪一定会耗伤津液,并使小便颜色变黄、变赤短少。正如《伤寒论》所言:“若小便色白者,少阴病形悉具。” 反之,小便清长,则说明体内没有实热,尤其是没有阳明里热。

正确诊断:因此,当看到“不大便六七日,头痛有热”,但小便清时,就可以果断地排除里热证。那么,这些症状就只能用表证来解释:头痛发热是风寒外束,正气抗邪于表的反应;不大便六七日,可能是由于表气闭塞,影响肺气的宣降(肺与大肠相表里),进而导致肠道气机不畅,属于暂时的“表闭里郁”,并非燥屎内结。

治法:病邪仍在肌表,所以治疗原则应当是发汗解表”

“若头痛者,必衄。宜桂枝汤。”这里的若字我同意《医宗金鉴》的观点,应改为苦字比较适合。

对头痛和衄血的补充说明:“苦头痛者”是指头痛症状比较剧烈、持续。这是由于表邪郁闭较久,阳气抗邪于上,郁遏较甚(类似于前面麻黄汤证提到的“阳气重”)。如果正气充沛,可能会通过衄血的方式来发散郁热,即“红汗”,疾病可能随之而解。

图片

尿检

方剂选择——桂枝汤:既然病在表,为何不用麻黄汤而用桂枝汤?这是因为:

1. 病程已有“六七日”,邪气可能有所化热,但未入里,处于太阳病将传未传的阶段。

2. 更重要的是,本条所述之证,虽无汗出明文,但用桂枝汤暗示其病机可能偏向于营卫不和,腠理开泄不畅,而非麻黄汤证的纯粹腠理密闭。也可能是张仲景意在用相对温和的桂枝汤来解表,避免麻黄汤峻汗伤津,尤其在不完全确定有无汗出时,以桂枝汤为稳妥。

核心在于:无论用桂枝汤还是麻黄汤,“发汗解表” 的原则不变。临床需根据有无汗出、脉象浮紧还是浮缓来最终确定方剂。

图片

儿童感冒常见便秘症状

临床启示

1. 确立了“小便”在表里辨证中的关键地位

这条条文最伟大的贡献之一,就是确立了“小便清否”作为鉴别表证与里热证的黄金标准。在临床遇到寒热夹杂、表里难分的复杂情况时,询问患者小便情况,观察其颜色,是一个简单而极其可靠的客观指标。

2. 体现了“治病求本”和“同病异治”的原则

同样的“头痛、发热、不大便”症状,却因为“小便清”这一关键点的不同,病机截然相反,治法也完全不同(一用攻下,一用发汗)。这深刻体现了中医“证同治亦同,证异治亦异”的辨证精神。

3. 对“不大便”一症的多元化理解

条文提醒我们,便秘不一定都是“阳明腑实”。外感表邪,导致肺气不宣,进而引起大肠气机壅滞(肺与大肠相表里),也可以导致便秘。这种便秘,通便不如解表,表解里自和。

图片

桂枝

临床应用

1. 辨证要点(应用场景):

患者感冒发烧,同时伴有几天不解大便。

医生容易误以为是“感冒夹滞”或里热已成,想用清热泻火药或通便药。

此时,必须询问小便颜色:

若小便黄赤,口苦口干,可能兼有里热,可考虑表里双解(如防风通圣散)或清里热。

若小便清长,即使多日不大便,也提示病邪根本仍在体表。治疗应以解表为主(如桂枝汤、葛根汤等),往往汗出表解后,大便自然通畅。

2. 临床案例:

小儿感冒夹便秘:小儿外感,发热,厌食,两三日不大便。很多家长会以为是“上火”,给吃清热药。但如果孩子小便不黄,精神尚可,这很可能就是表气不通导致的里气不和。用解表剂(如桂枝汤或轻剂量的葛根汤)微微发汗,热退后大便常自行通畅。

成人外感后便秘:成年人感冒,头痛、身痛、畏寒、无汗,同时伴有便秘。若其舌苔不黄厚,小便清,同样应以发汗解表为治则。

图片

儿童感冒

总结

“伤寒,不大便六七日,头痛有热者…其小便清者…宜桂枝汤” 这条条文,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:

1. 诊断上:要学会抓住关键鉴别点(如小便),透过现象(便秘、头痛)看本质(病位在表在里)。

2. 治疗上:要始终坚持“治病求本”的原则。本例中,便秘是标,表邪是本,发汗解表才是治本之法,表解则里自和。

3. 思维上:切忌“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”,见到便秘就攻下,见到发热就用凉药。必须综合四诊信息,进行整体辨证。

温馨提示:以上内容为中医经典知识分享,仅供参考,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。

鸿玉中医

2025年9月24日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